“
當臺風來的時候,豬都能夠飛起來!”這是雷軍在大會小會上不斷重復的名言,這句名言讓大家明白小米的成功是因為雷軍抓到了智能手機爆發(fā)這個臺風口。導致現(xiàn)在不管自己是不是豬的都在想下一個臺風口是什么?
作為普洱茶行業(yè)的龍頭大益也都在尋找那個風口:茶行業(yè)加盟模式的風口。

一、大益產量謎團
從09年到到12年,大益的7542青餅都有5-6個批次。但是隨著13年改版之后,這些產品就只有一個批次了。很多人說這種基礎產品一次出來的量很大。其實不然,算來算去最終發(fā)現(xiàn)大益這幾年間,產量竟然只增加了1000噸左右。如果將這1000噸放在這幾年增長的普洱茶消費人群中也不值得一提,真想不通為什么會有謠傳大益產量翻倍的謬論。不過最讓筆者震驚的是大益竟然完成了云南省兩萬噸產量項目,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大益完全有能力每年生產萬噸級產品,但是從近兩年來看,大益的產量都維持在5000噸上下。
不過唯一變化的是其基礎產品的比例在逐年攀升,去年是個例外,然后就釀成了杯具。去年年初已經顯示出整個市場過熱的情況,而大益卻一反常態(tài),除了多款中高端產品,直接把當時過熱的資本市場撐到了,一時間無法消化。今年開始,大益又重新走上了以前的那條路,以基礎產品為主,資本產品推動產品流通。甚至將產量縮減到2012年的水平,想繼續(xù)循著以前的足跡繼續(xù)構筑自己的王朝。剩下的就看整個市場要用多久來笑話13年到14年的這些產品,以及大益想在何時去刺激資本市場了。
現(xiàn)2015年已經過半,大益也就只上了幾個產品,很多常規(guī)產品都不敢上市,特別是拳頭產品:7572、7542都未開盤,預估大益2015年產量會在3500噸上下浮動,生熟茶比例3:2。
二、大益的經銷體系
當前的大益面臨著市場和經銷系統(tǒng)的兩層壓迫。這里側重說一說經銷體系!
一方面是專營店之前過于依賴甩貨沒有形成零售氛圍,一旦資本市場和整體大環(huán)境不好,則無法撐起房租水電。
另一方面經銷商由于有差額可賺也能隨意甩貨,以及部分急于周轉資金的店也會甩貨擾亂價格體系,破壞自身經銷系統(tǒng),所以才會有很多茶友看到每家店的產品價格不是很統(tǒng)一。這就讓茶友們對其專營店模式產生了疑問:難道不應該是統(tǒng)一價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部分產品價格差價過大呢?可以說當前大益的經銷系統(tǒng)面臨著很大的危機,經銷商和其旗下專營店之間的關系也很微妙,稍有不慎這條緊繃的鏈條就會被扯斷。
由于大益經銷體系比較死板和陳舊,這種利益關系遲早出現(xiàn)斷層。相比較而言,經銷商競爭制度(涇渭茯茶的模式)和特許、獨立經銷商模式更值得推崇。在很多時候這種模式可以讓底下的專營店心服口服,愿意并且想要去做大做強。可以設想,當在一個健康的系統(tǒng)中各專營店在產品價格上的惡性競爭不存在的話,那其就只能通過個性化和服務方面的競爭了,這正好是我們茶友想看到的。大益如何處理其經銷體系中的問題呢,能否將其經銷體系中價格的競爭提升為服務的競爭同樣也值得我們期待。
探索茶企加盟模式,未來發(fā)展的模式
當前茶企的加盟模式遇到了巨大的挑戰(zhàn),頻頻爆出有相關茶企破產和跑路,也引起了加盟制企業(yè)的深思。不過我覺得不管是加盟制還是直營制都會有其生存下去的方法,只要能在其中找到那個平衡利益點。我在這里就只說一下加盟店模式吧!
雖然說當前O2O還僅僅是一個紙面上的東西,嚴格的說沒有任何一家企業(yè)做到了線上線下一體化。不過我認為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繼續(xù)進步,線上線下不再是一個問題。當然我說這個肯定是因為它和茶行業(yè)也有一定的關系,也是我期待的一方面。這個條件是建立在加盟店在產品價格方面的競爭力一致的情況下,未來的茶店就以服務為競爭模式。在茶品價格相近的情況下,讓每個加盟店加深自身的服務水平形成軟性競爭。在這種條件下,各個加盟店對外一致報價,對消費者服務才會更加有競爭力。同時,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應用,每個店會形成一定的顧客群體,也能建立起同步數(shù)據,實現(xiàn)同城派送和服務。這是我期望的,也是茶友們所期望的。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