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純料的概念,這幾年已經(jīng)深入人心,買古樹茶都要選擇古樹純料。如何判斷一款茶是不是古樹純料呢?很多人喜歡翻茶底,看看葉底是不是肥沃,是不是一樣長,一樣的形狀,以此來判斷是不是純料。
這種方法準(zhǔn)確嗎?肯定是不準(zhǔn)啊。你想啊,一顆樹上的蘋果還有大有小,一顆茶樹上的鮮葉也是有大有小。光采大的,不采小的,茶農(nóng)可不答應(yīng)。因為小的過兩天就老了,開成兩片葉子了。
為什么頭春的葉底很難看?
很多茶友發(fā)現(xiàn),頭春的葉底翻開來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葉底大小有不一致的情況,是什么原因?不是說是純料嗎,怎么葉底看著“不一致”呢?有很多原因:
1
首先是古樹純料的概念,我們廣義上認為的古樹純料是指的是在同一批茶林,差不多樹齡的古樹采摘一起的純料,沒有和小樹混采,更沒有拼配其他山頭的茶。小武在上面已經(jīng)講了,同一顆古茶樹上的葉片大小都不同,更何況是幾顆古樹上一起采的呢!
2
第二個原因是采摘時間。我們都知道頭春是在清明前后,很多名山的茶,還沒開采,就有很多人虎視眈眈。有些甚至還是芽頭就被人搶著采走了,比如曼松瓦雀嘴,還沒長全就被收割了??粗@一個個芽頭,你甚至可能懷疑這特么還是普洱茶嗎?怎么長得跟綠茶似的圖片。
曼松瓦雀嘴,因長得像瓦雀嘴而得名,卻是人間難得一品的極品普洱茶。
普洱茶的采摘時間比較短,采摘時間早的和采摘時間晚的葉片相差就很大,甚至前后幾天采摘的普洱茶鮮葉大小就已經(jīng)區(qū)別很大了,一個茶農(nóng)家的茶也不是一天就能采完,分幾天采好,炒好裝箱,這樣頭春的茶葉底大小就不一致,因為鮮葉采摘的時候就不一致了。
3
第三個原因是采摘手法的不同。每個茶農(nóng)采摘鮮葉的手法是不同的。采摘的旺季,摘茶的人手不夠怎么辦?找七大姑八大姨來幫忙。可收茶旺季,誰家都忙,采茶的黃金時間就那么幾天,于是雇人來采摘。每個人的采摘手法略有不同,有的人嚴格按照一芽兩葉采,有的追求速度可能采到一芽三葉的,這樣采出的茶是大小各異的。對于這種采摘手法的問題,也是無法避免。
4
第四個原因是制作工藝問題。采下來的鮮葉一般當(dāng)天就炒,這一鍋炒出的茶和下一鍋也可能存在差異,比如殺青溫度有可能略有不同。同一個炒茶師傅還好,要是不同的炒茶師傅,炒出的茶差別還真挺大。
5
第五個原因是勻堆。就是把幾天炒好的茶放在一起,有茶友問,這不就是拼配嗎?這并不是拼配,當(dāng)然,從嚴格意義上除了單株,都是拼配。那么為什么要勻堆呢?
勻堆是為了保持口感的一致性,同一片茶園,有幾個顆茶樹樹齡大點,口感好點,有幾個顆茶樹樹齡小,口感一般。如果不勻堆,可能今天喝不錯,明天感覺像換了一款茶。同一個山頭出來的古樹純料,口感相差會很大。
這種“不一致”會給茶農(nóng)帶來很多麻煩,讓人感覺前后料不同,明明是同一款茶,卻不是同一個口感,難道是做了“手腳”?所以茶農(nóng)會勻堆來保證口感的“一致性”,這樣一勻堆,茶底也就會出現(xiàn)“不一致”的現(xiàn)象了。
那么,如何讓茶葉底看著很一致呢?采摘時間和采摘手法把握好,還是可以做的比較好的。但是對于頭春茶是比較難,因為頭春茶普遍芽頭多,茶葉生長良莠不齊。我們常說,頭春茶的葉底會比較難看,二春或尾春茶會好些。而到了秋茶,葉底肥大粗壯,基本都很一致了。
從這個角度看,普洱茶的葉底并不好判斷是不是純料,更不能判斷是不是古樹。因為很多生長在水邊的小樹茶,茶農(nóng)會刻意讓葉片留長些,這樣采摘后制作出來的茶,條索肥厚,葉底也很好看,很多當(dāng)成古樹賣的。
要是從葉底來判斷就很容易上當(dāng)了,不過小樹和古樹在口感上還是好區(qū)分的,小樹茶的口感來的快去的快,而古樹茶從第一泡到最后一泡,口感的穩(wěn)定性非常好。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