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絡上針對野生茶能不能飲用的問題討論激烈。有專家所提的不能飲用的觀點,也有消費者的飲用感受,認為感覺良好的多,有不良反映的較少,野生茶生產者在產品說明上則是明明白白地告訴消費者是可以飲用的,且品質比非野生的好。所以,野生茶能不能飲用則讓人迷惑。
專家的意見已是很明確(網絡上轉載文章)。野生茶是指未經人工馴化的茶樹,不同于現代普遍認為的茶樹品種。其染色體數量與人工馴化過的茶樹不同,其存在的意義只有兩個:一是作為茶樹發(fā)源地的證明,二是作為茶樹資源研究的基因庫。不能直接作為飲用茶。專家們舉的野生茶不能飲用的例子是七十年代下關茶廠使用野生茶原料比例不當,致使藏族同胞飲后產生不良反映,經調查組調查確定為該事故的元兇是野生茶所占比例過高!筆者平時也看了些茶葉方面的書,對以上專家的觀點越琢磨越覺得有不解之處。專家的意見固然具權威性,因為此觀點公諸于世必有可靠的研究數據作為依據。但我們有不明白的地方還是應該大膽提出來,才能有幸得到專家的指點,同時長點見識!
一、什么是“茶”。
也就是該如何給“茶”下個定義。是否只有經人工馴化過的茶樹才能稱之為“茶”。還是根據其各項理化指標的含量,或葉中所含的某些特征成分有無或多少來界定。按專家的意見,未經馴化的野生茶樹其染色體數量與栽培型的不同以確定它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茶”,這從植物分類學或細胞學的角度是有其道理的??晒P者想其染色體數量的不同是否就是因為人工馴化的結果?若是,那現在的茶樹品種是否就穩(wěn)定不變?因為現在的人工化更甚,能保證以后不會變種嗎?那變種后還能稱其為“茶”嗎?我想不管它怎么變,甚至其染色體數量也變了,還得稱其為“茶”,充其量在前面加個定語為“將來意義上的茶”。此提法不知妥否,待與行內商榷。說野生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茶,筆者贊同,若說野生茶“非茶”則覺得理由不夠充分。對真假茶的鑒定在茶葉檢測行業(yè)好象沒有針對其染色體進行鑒定作為依據,常規(guī)的檢驗規(guī)程一般是對其理化指標如灰分、水浸出物、多酚類物質、咖啡堿等成份含量是否符合茶葉中正常含量范圍作為參考,對其特征成份如茶氨酸等測定及細胞質中是否含有碳酸鈣結晶等特征進行鑒定。有的還根據茶樹“富鋁”、“高錳”等特性,對鋁、錳等含量進行測定,以作為輔助判定。據筆者了解,下關茶廠生產的野生茶曾送國家茶葉檢測部門檢測,其各項指標均符合有機茶標準!既然經檢測符合相關茶葉標準,那稱其為“非茶”就有點勉強了,“不能飲用”可能還缺點依據吧!
二、野生茶不能喝的依據是什么?
在食品或藥品行業(yè),通常對一種食品或藥品是否可食用或藥用的判定,往往是對其進行安全性或藥用毒性進行考查,先對其進行成份分析,檢查是否發(fā)現對人體有害的成份,藥品還得經嚴格的活體研究與臨床實驗,以判定其效用與毒性。這樣才能下科學準確的結論。若定論野生茶不能飲用,不知是否對野生茶進行全面檢測,是否發(fā)現了其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或有較多的相關飲用不良記錄作佐證?野生茶能否直接飲用,咱們研究部門與檢測部門還需要更充分的檢測分析,以可靠翔實的數據來下準確的結論。以一兩個個案來否定野生茶的飲用價值,那可能有些片面性。(下關廠七十年代的案例最多只是個別案例,其中的結論還有值得探討的地方,容下文另作分析)。2006.2期《中華茶人》載“普洱古茶樹考察紀實”一文,云南七名專家組成考察組(張順高研究員為組長)經對普洱縣境內古茶樹進行實地考查后,提出四點專家建議,其中第二點:對野生大茶樹進行生化成份分析和食用性研究。這個建議是科學的態(tài)度,這表明專家對野生茶能否飲用并沒有下定論,其食用性研究還在進行中。這與網上轉載文章內容所述的專家觀點有質的不同。至少說明野生茶樹不見得就只有源產地證明與基因庫這兩個存在意義!
三、下關茶廠七十年代“野生茶事件”是鐵證嗎?
筆者認為還是有值得探討的余地。我們知道,野生茶樹因其生長環(huán)境條件獨特,其品質特征自然不同于栽培型茶樹。其氨基酸等內含物質豐富,帶苦澀味的多酚類物質相對較低,表現出香氣獨特(野香濃郁),回味甘甜持久,口感醇厚的獨特風味。由于其內含物質極其豐富,若沖泡過濃,或過量飲用,特別是空腹飲用,自然會產生一些不適現象,就如“茶醉”一般。野生茶性偏涼,不當飲用可能產生頭暈甚至腹瀉現象(個別性的),這也應該可以解釋得通的,這些現象并不是野生茶才獨有!所以才提倡科學飲茶!現在來分析一下“野生茶事件”。按當時資料,野生茶的使用比例在3%~5%,發(fā)生該事件是因為超過此比例,反正不是100%的野生原料。其結果就讓藏族同胞飲后頭暈腹瀉!下關茶廠自04年開始試制野生茶(餅與沱),其使用原料是采用100%純野生原料制作,并投放市場。而值得慶幸的是,“野生茶事件”并沒有重演!從這點至少可說明一點:所謂的“野生茶事件”的元兇并不一定就是野生茶!筆者推測(只是推測而已)這可能與藏族同胞飲茶方式不無關聯。眾所周知,正常沖泡還講究茶與水的比例及沖泡時間,而藏族同胞的煮茶風俗,其茶味之濃茶性之烈就可想而知了。再者,七十年代的生活水平與現代更不可同日而語,當時藏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嗎?是否可以推斷有一定程度上屬空腹飲茶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當時都給予排除了嗎?所以筆者認為,這事件是由飲茶引起的(這當時的調查組已有定論),不過不當的飲茶方式(特別對野生茶)在該事件中扮演著什么角色應該值得我們思考!
四、所有的野生茶都不能喝嗎?
據有關資料,我國目前經證實的野生茶品種不下幾十種,是否都在不可飲用之列?若答案是肯定的,那有對這幾十種野生茶進行相關研究的數據嗎?有數據才能說話嗎!張順高研究員等專家只是說還需要進行食用性研究(發(fā)表于權威茶葉刊物),并沒有下肯定的結論?;蛟S經研究有部分野生茶樹可以飲用也說不準呢,怎能一棒將“野生茶的食用性”打死!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非科學的態(tài)度。野生茶樹是我國二級保護植物,其具有的科學研究價值不可估量,且是世界茶樹發(fā)源于中國的最有力的證明。我們每一位茶葉工作者,甚至每一個公民都必須有責任與義務來保護其野生種群資源,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采制都是違法的行為。據悉,云南省政府2006年已下文明令禁止采摘野生茶樹,這才是保護野生茶樹資源最有效的法律手段??墒琴Y源保護與能否飲用是兩個事情,資源保護要依賴全民保護意識和切實的法律手段,而能否飲用則要以研究數據來下結論。此乃管見,與諸位商榷。
五、網上所載文章還有一段某位專家的話,大意是:現在是科學發(fā)達的時代,不能如神農氏那樣對野生茶進行“嘗百草”,年輕人不知野生茶的厲害,等等。筆者對此想說點淺見?!吧褶r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萘而解之?!贝恕拜痢碑斒前俜种俚囊吧锜o疑!這應說明野生茶之解毒功效非同一般。現在如有哪位嘗草者遇七十二毒,能得“茶”(現代意義上的茶)而解之嗎?此是否可證明野生茶其獨特功效之一二呢!年輕人固然莽撞,可勇于去嘗試,至少可以獲得飲用效果的第一手資料,讓研究者省去臨床應用的環(huán)節(jié),這也未償是個很壞的事,不是嗎?如果沒有第一個人吃螃蟹,那人類將永遠品償不到其絕世美味!現代科學是發(fā)達了,如果研究部門沒能及時地進行深入研究,告訴世人一個準確的結論,那人們只得仿老祖宗神農氏的老辦法——“嘗百草”了。
相關熱詞:
普洱茶
延伸閱讀:
· 泡茶喝茶學問大品茶并不是越新鮮越好10-09
· 普洱茶的陳化條件10-09
· 專家關于普洱茶的若干問題問答11-28
· 《茶界專家與你共品普洱茶》今天開品12-07
· 解析普洱茶的原生態(tài)茶文化12-15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cbat.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