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獨愛紫砂壺
“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泥”。陽羨,宜興城之古名也,這“一丸泥”自然指紫砂泥了。還真不敢相信,宜興紫砂壺明代就已“價?金玉”,供春、時大彬這類名家所制的砂壺,雖每重不數(shù)兩,卻值抵一二十金。即便如此,往往求之不可得。這大概因紫砂壺純雅稚樸的氣息,契合了文人心態(tài),故出現(xiàn)眾多雅士“趨之若鶩”的情形。當時有江南名士陳繼儒延請壺藝高手蔣時英來府中制壺,與之交游為其改名的一段事。大藏家項元汴、一代宗師董其昌都曾向宜興定制過紫砂壺,還特地在壺上留有自己的藏印。到了清代,西泠八家之一的陳曼生,時任粟陽縣令,因與宜興毗鄰,余暇常率一干幕客文人與制壺高手楊彭年合作,又是設計壺式,又是奏刀撰句刻壺上,得意之作鈐“阿曼陀室”印于壺底。這便是千金難尋的“曼生壺”了,說到曼生壺,又不能不提到已故的國畫大師唐云。唐老可謂與之結(jié)緣甚深,一生共收集了八把曼生壺,不論大博物館還是私人藏家,都無出其右者。晚年在得到自己收藏的最后一把壺時,欣喜之余將齋名更寫為“八壺精舍”。
時下流行的功夫茶,用的是可盈于掌中的小水平壺。所謂“水平壺”,意為壺能夠懸浮于水上平穩(wěn)不傾。要說沖功夫茶最得意的,莫過于老手們津津樂道的朱泥小品壺了。它胎身薄,發(fā)香快,口耳秀,出水爽,扣之鏘然聲似金玉,一股暢然的快意。而壺經(jīng)久用,常撫娑寶愛,自會流露出誘人的古雅光澤。一件佳品,得要看制者的功力修為了,口、耳、肩、腹,各處的搭配過渡,能不能有精神,增之一分減之一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壺式有上千種,泥色也各異,喜愛全看自己。因為每人對紫砂壺的認識會有不同,就像鄭板橋在壺上鐫刻的這段諧趣獨絕的銘文“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饑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兩三寸水起波濤”,是他對茶壺人格化的認識。
相關熱詞:
延伸閱讀:
· 新茶初上市好茶須待時10-09
· 晚上喝紅茶也能睡得好10-09
· 晚清廣州的茶樓風情10-09
· 金玲瓏:風情洋溢的茶餐廳10-09
· 茶餐廳吃出南國風情10-09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ǎng):www.jcbat.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