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清談”是指在魏晉時,承襲東漢清議的風氣,就一些玄學問題析理問難,反復辯論的文化現象。釋義為清雅的談論。魏晉名士以清談為主要方式,針對本和末、有和無、動和靜、一和多、體和用、言和意、自然和名教的諸多具有哲學意義的命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飲茶之風與晉代清談家有很大關系。
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談之風。到東晉,南朝又偏安一隅,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暫時的滿足,愛聲色歌舞,終日流連于青山秀水之間,清談之風繼續(xù)發(fā)展,以致出現許多清談家,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于是多飲宴之風。所以,最初的清談家多酒徒。
竹林七賢之類,如阮籍、劉伶等,皆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好酒之人。后來,清談之風漸漸發(fā)展到一般文人,對這些人來說,整天與酒肉打交道,一來經濟條件有限,二來也覺得不雅。況且,能豪飲終日而不醉的畢竟是少數。酒能使人興奮,但醉了便會舉止失措,胡言亂語。而茶則可竟日長飲而始終清醒,于是清談家們從好酒轉向好茶。所以后期的清談家出現許多茶人,以茶助清談之興?!妒勒f新語》載:清談家王濛好飲茶,每有客至必以茶待客,有的士大夫以為苦,每欲往王濛家去便云“今日有水厄”。把飲茶看做遭受水災之苦后來,“水厄”二字便成為南方茶人常用的戲語。
梁武帝之子蕭正德降魏,魏人元義欲為其設茶,先問:“卿于水厄多少?”是說你能喝多少茶。誰想,蕭正德不懂茶,便說:“下官雖生在水鄉(xiāng),卻并未遭受過什么水災之難。”引起周圍人一陣大笑。此事見于《洛陽伽藍記》。當時,魏定都洛陽,為獎勵南人歸魏,于洛陽城南伊洛二水之濱設歸正里,又稱“吳人里”。于是,南方的飲茶之風也傳到中州之地。
有位叫劉鎬的人效仿南人飲茶風氣,專習茗飲。彭城人王勰對他說:“卿好蒼頭之厄,是逐臭之夫效顰之婦也。”說他是附庸風雅,東施效顰。《洛陽伽藍記》說,自此朝貴雖設茗茶而眾人皆不復食??梢姰敃r的飲茶之風仍是南方文人的好尚,北朝尚未形成習慣。
今人鄧子琴先生著《中國風俗史》,把魏晉清談之風分為四個時期,認為前兩個時期的清談家多好飲酒,而第三、第四時期的清談家多以飲茶為助談的手段,故認為“如王衍之終日清談,必與水漿有關,中國飲茶之嗜好,亦當盛于此時,而清談家當尤倡之”。這種推斷與我們所看到的文獻材料恰好一致。
如果說陸納、桓溫以茶待客是為表示節(jié)儉,只不過擺擺樣子,而清談家們終日飲茶則更容易培養(yǎng)出真正的茶人。他們對于茶的好處會體會更多。在清談家那里,飲茶已經被當做精神現象來對待。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cbat.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