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絕大多數(shù)茶客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在茶桌上,幾個朋友圍桌喝著一泡新入手的茶,其他人喝完都連連稱贊這泡茶的香氣多顯、味道多好,口感多順滑,而你卻喝不出他們所說的“好”到底好在哪兒,剛開始以為是今天狀態(tài)不佳,所以想再多喝幾杯仔細感受感受,結(jié)果越喝越模糊,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味蕾反應(yīng)遲鈍,最后只能默默喝著不出聲或者附和大家一樣說茶好。
這款茶是否真的好還是確實不行,在當時也許你拿捏不準,這很正常,尤其是遇到還未喝過的新茶,容易受到包裝上的茶名介紹、價格、以及其他人的評價所左右,繼而影響自己的真實感受,所以在茶桌上要不受他人影響,判斷出一款茶好不好并且堅信自己的想法不那么容易,需要很大自信,而自信背后是足夠豐富的評茶經(jīng)驗。
但畢竟不是誰都有豐富的評茶經(jīng)驗,而且對大多數(shù)茶客而言,喝茶純粹只是想獲得味蕾上的愉悅體驗,并不想花心思學(xué)習(xí)琢磨相關(guān)茶知識。簡單喝茶的態(tài)度當然可以,最近不是流行講佛系嘛,佛系喝茶是怎樣的?
1、什么茶都喝,是茶就行,名字帶茶的都想嘗嘗。
2、不深究茶葉背后的故事,不追求名山名師。
3、不叨逼叨開口閉口談茶文化。
4、買茶不手軟,被坑當學(xué)費。
5、把茶當作日常飲品之一,偶爾大口牛飲。
6、適合自己口味的就是好茶。
7、1000元的茶和100元的茶喝起來都一樣。
(/ 以上純屬個人瞎編)
在亂象叢生的茶市場,“佛系喝茶”不失是一種選擇。相反對品茶有追求的茶客來說,品茶的樂趣不止只是“適口為珍”,而是追求茶味的過程。正如我們在面對一款茶與他人產(chǎn)生評價分歧一樣,有分歧才是最大的樂趣,評價若過于單一化,總是這個好那個好,顯得多無趣啊。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茶客的提問「為什么會有人喜歡焦糊味的巖茶,自己卻受不了這種糊味?!?,喝巖茶的都知道,制作過程有焙火這道工序,同一款茶,不同火功焙制能夠產(chǎn)生不同風(fēng)格的滋味,很多剛開始接觸巖茶或者口味清淡的茶客則就容易把火功稍微高一點,帶有明顯炭火氣息的茶誤以為是焦味、糊味;這就涉及到口味喜好的問題了,你看,一款焙火高的巖茶,有人覺得好喝,也有人認為一股糊味。如果你喝不慣炭火氣息濃郁的巖茶,卻因為其他人說好就強迫自己喝它,真的沒必要,違背自己口味喜好猶如那句話一樣,勉強是得不到幸福的,喝不慣就不喝、少喝,還有其他選擇。
這幾年自媒體興起,出現(xiàn)了一些茶葉評測的機構(gòu),把市面上的茶買回來自己或請專業(yè)人士評測,然后發(fā)表結(jié)果做評分排行榜供茶客們參考。這樣評測的思路看起來不錯,但細想之下會發(fā)現(xiàn)有不少問題存在,比如喝茶評茶本身就帶有一定主觀性,還有茶評機構(gòu)和相關(guān)人員的獨立性以及嚴謹程度也有待商榷。
說到這個,想到某品牌的牛欄坑肉桂一直是某茶葉媒體機構(gòu)茶評里烏龍茶類排名較前的茶,整段茶評的文字介紹看起來幾乎接近于完美。巧的是一直想嘗嘗是否真的那么優(yōu)秀,正好有朋友給我寄來一盒這款茶,當天收到后就邀請同行朋友一起來試泡,每當碰到?jīng)]喝過的茶,在喝之前我心里是不會對它抱有任何預(yù)期的,這次也一樣,雖然它看起來很牛掰。結(jié)果給我的總體感受是還好沒有抱有期待,客觀的講,這款茶焙火水平可以說一流,但三泡之后茶香茶味明顯減弱,這樣的落差是我沒想到的,一盒茶里面有6泡,在之后的幾泡茶中也都出現(xiàn)一樣的問題,這就不正常了。盡管茶評介紹把這款茶描述的多么優(yōu)秀,我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與評茶師們持相左意見。當然,我們不能因此就斷定這款茶不行,也許是我喝到的批次存在問題,所以如果要評,只能說這個批次的品質(zhì)顯然與它的“身份”不對等。至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幾泡茶味落差明顯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對一款茶產(chǎn)生意見相左情況在茶桌上是很常見很合理的,為什么說合理,因為口味這事終歸還是因人而異,即便一款特別頂級的茶,若不合口味,一樣也有人說不好;而涉及到工藝層面,各人制茶風(fēng)格不同,制作出來滋味特點會存在很大區(qū)別,比如烏龍茶半發(fā)酵工藝,有人喜歡冷發(fā)酵,有人喜歡發(fā)酵偏熟一點,二者之間不能講誰好誰不好,各有喜好,出現(xiàn)不同觀點也就十分正常。
觀點分主觀和客觀,主觀的評價沒意義,即使有分歧也無需再過多爭出個花來。但客觀的東西是可以說得通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牛欄坑肉桂,這種頂級山場的茶正常應(yīng)該是茶底特別厚實,入口之后能在口腔中感受到很豐富的香氣滋味,而評茶師推薦的那款牛欄坑肉桂卻沒有這樣表現(xiàn),說它湯水口感一流也只是焙火水平的體現(xiàn),要客觀來評,不能算優(yōu)秀。
還有常被提到的各種老茶,普洱、黑茶這類適合存放的茶不用講,其他如烏龍茶、紅茶、綠茶這些都存在一定賞味期,過了這個賞味期,雖然不至于變質(zhì),但香氣會流失,逐漸出陳味,沒有了剛開始的新鮮感以及應(yīng)有的品種特征,這樣的茶自然也有人喜歡,好不好喝是見仁見智問題,但相比起新茶,它是減分的。
經(jīng)驗還不是很豐富的茶客,剛開始跟著評測機構(gòu)或者跟著誰誰誰喝茶不是個好選擇,可能也是因為自身經(jīng)驗不足,以為跟著誰誰誰的推薦或者看評測評分排名、價格高低來選茶不會錯,相對便捷,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坑,而往往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最后卻進入到另外一個坑。希望大家能明白一點,別人說的好,不一定適合你,別人說的好,也不一定真的好。喝什么茶,怎么選擇,應(yīng)該是要聽你自己的,我想沒有誰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口味。除非你跟著的那個人平時喝茶的口味喜好與你接近,跟著他們的選擇去喝一般不會有什么出入,可是要尋找到這樣的人有點困難,就跟戀愛一樣,講投契。
如何判斷別人說的好是不是真的好,沒有捷徑可言,你需要多花心思了解茶葉背后品種、工藝、風(fēng)土、天氣等方面的知識。我在任何場合與他人聊茶向來都是先從工藝開始,之所以注重講工藝,是因為工藝是一款茶的根本,作為普通茶客可以不用了解多深,但基本的基礎(chǔ)工藝知識還是該知道的,至少有了方向后就不至于到越喝越迷茫地步,也可避免沖動花高價錢購買評分高的茶卻不如預(yù)期而帶來的尷尬。
茶好不好喝,首先是聽你自己舌頭的,舌頭會告訴你答案,如果你對茶葉工藝有所了解,那么舌頭會給你更多反饋。評價一款茶絕不是只有簡簡單單的「好」或「差」,它還有第三種評價「這款茶很好,但不適合我?!梗@個評價是建立在你對工藝的了解之上。以別人口中的好與分數(shù)來定高下,盲從只會越喝越窄,留有探尋之心,不斷嘗試,你會發(fā)現(xiàn)在每個階段,其實你的口味也是在不斷變化的,這才是喝茶最有意思的事,當時你覺得不好的茶,過些日子再次喝到也許會發(fā)現(xiàn):咦,居然還挺好喝!
本文轉(zhuǎn)載自知乎專欄——一茶一知己,感謝作者的付出。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ǎng):www.jcbat.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