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至今在茶史上的定位,始終是粗茶,我們不妨客觀的分析一下,即便在云南每年有上貢的茶品,卻至今不見茶史中或文人們對普洱茶歌功頌德。而更多聽說的概念,普洱茶大多數(shù)是提供給邊遠的草原山區(qū)地帶的牧民,那里沒有蔬菜種植,普洱茶通過茶馬古道運送過去,僅僅是為了牧民們?nèi)粘VT了。這是我們必需要尊重的歷史,即便國家參與炒作普洱茶,但普洱茶至今的定位仍是粗茶。
我曾經(jīng)不止一次的聽到一些茶莊的老板侃侃而談,號稱他手中有多少大樹茶,古樹茶,在30年前的很多茶品都是用大樹茶制成。但真正了解普洱茶歷史的人都清楚,哪怕是十年前以前的茶品,也很少見到有詳細標(biāo)注是哪個茶區(qū)的茶品。也就是說,我們見到的普洱茶,絕大多數(shù)能夠看到的是編號,或者甲、乙、丙、丁級,但不會是分茶區(qū)的。如果這個概念成立,那十年之前,怎么會有大樹茶批量壓制品的存在呢?說出這樣話的人,明顯是不懂普洱茶的。
記得在2003年的時候看過一本書,國家對云南的大葉普洱有準(zhǔn)確的定義標(biāo)準(zhǔn)的,就是采摘下來的鮮葉,其長度要達到7厘米,才為之大葉種。如果這樣說來,我們喝到的多少片茶的葉片都能達到這個尺寸?說白了,我們都被國家給忽悠了。
我們可以以當(dāng)年最著名的昆明、勐海、下關(guān)三大茶廠為例,他們生產(chǎn)的茶品,一般有詳細分級,最高級別的往往用宮廷料作為標(biāo)簽,越是高級別的茶,茶品越細嫩。在古樹茶甚至大樹茶的葉子里很難找到細嫩短小的芽頭,采摘的難度要比臺地茶高的多,而且茶廠收購茶青往往以短小的嫩芽為收購高標(biāo)準(zhǔn)。這樣一來,以前就算有大樹茶,茶農(nóng)采下來了,多數(shù)也是留著自己喝,不會賣給料頭,哪怕采下來喝不完,茶農(nóng)可能也會自己把大葉子掰斷了再賣給茶廠充數(shù),這是歷史遺留問題,誰都改變不了。所以如果很多人說以前的什么什么茶都是大樹純料,我會告訴你,那純屬是胡扯淡。因為從宋聘一直到紅印之間,我至少喝過20種以上的號級茶或印級茶,我比很多人都有實際體會。那些印級茶怎么可能是什么古樹茶?而且,很多都是假茶。只不過是入過濕倉之后,你看不出罷了。
我的手中,的確存有一點沒有進過濕倉的號級茶(鴻泰昌和藍票宋聘),這些茶的由來,是在70年代,云南運送茶品到香港九龍倉的時候,因手續(xù)不齊全被扣押下數(shù)噸茶,眾所周知,當(dāng)年在香港要做濕倉是要交錢的。當(dāng)年號稱沒有進過濕倉就不能叫普洱的概念,因為特殊原因得以保存實屬僥幸。這不到2兩的茶品是臺灣一位不喝普洱茶的好友贈送與我的禮物,至今沒有舍得喝,用信封裝著。從信封外面可以聞到很特殊的中藥味。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以前的號級茶,很多用的是易武料,易武料在存放的過程中會逐漸轉(zhuǎn)為藥香型。當(dāng)然,也有少部分臨滄料會轉(zhuǎn)為藥香型,但不多。
大樹茶的概念談過了,那么我談?wù)劥娣诺膯栴}。
大樹茶究竟是用來干什么的?非常簡單的一個回答:我個人認為,大樹茶是用來馬上喝的。
既然大樹茶的興旺至今還未到8年時間,那么,大樹茶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存放價值,或者存放了過后的確可以“轉(zhuǎn)的更好喝”,歷史還沒有給我們準(zhǔn)確的答案。因為,我們至今喝到的存放的很好的老茶.........無一例外,全部都是臺地茶!
臺地茶經(jīng)過了若干個十年的存放檢驗,對所有人闡述,臺地茶是適合存放的。因為,臺地茶的樹齡輕,生命力強,活性重,茶質(zhì)豐富。
借助大樹茶的存放,我們探討一個很特殊的概念,就是普洱茶的新品種,是否存在存放的價值?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yán)選推薦。
一鍵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